几年前,在我们庆祝毕业的晚会上,一位大家平时非常敬仰的老教授向本届毕业生致临别寄语,他在讲话中对我们提了一个希望:每人每年争取看一本书。
这话引起了在场的不少同学的笑声,有人甚至嘀咕:“信息时代,社会发展如此迅猛,一本书如何满足需要,就是十本、二十本也不在话下。”
然而,老教授却十分认真,甚至要当场与大家立字为据,定下协约,一赌胜负。此事当然成了大家的笑谈,倘若不是即将别离,没准会有人在下面连唤“迂腐”。
时间在我们忙忙碌碌的求生途中飞快地流逝了。大学校园里的诸多往事即便有暇想起,也多是在偶然的思绪中一闪而过。除了有同学来电话,才有闲情侃一侃校园趣事。但涉及的,大多不过是几对较为“扎眼”的亚当夏娃们的风流轶闻,或熄灯后跳墙外出的几件奇遇,要么就是现在混得不错的张三李四的几件秘事。其余的,甚至不少讲师教授的音容印象,都已大抵模糊了。至于那位老教授的读书之约,更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去了。
一日闲余,在家无事,顺手从自己颇具规模的书架上取下一本书来,拿在手中看时,是鲁迅先生的《花边文学》。信手翻开,不知是鬼使神差,还是天缘巧合,映入眼前的标题竟然是《读几本书》,先生在文末说:“因为有些人物,是即使不读书,也不过玩着,并不去赴难的。”那一刻,我脑中就突然电光雷闪般地想起了老教授那苍然白发下涨红的脸,想起了他与我们口头立下的读书之约——一个三百六十天只读一本书的协约。
我捧着书,黯然难禁。是的,我有工作,然而我还并没去“赴国难”,大多的业余甚至非业余时间,我不都是在“玩着”吗?陪妻子儿子玩,陪亲戚朋友玩,陪上级领导玩,陪下属职员玩。看电影、逛商场、串公园、侃大山,玩得痛快淋漓、玩得如醉如痴、玩得得意洋洋、也玩得精疲力竭……,不错,我是曾常带着妻儿朋友逛过书店、书市、书摊的,然而,我的书架的灰尘却多是我的妻子在一次次地清除。这是一个怎样的书架啊,又结实,又美观,昂昂扬扬地摆放着数百本花花绿绿的图书。然而,它的主人,我,那个曾经甚至嘲笑过老教授迂腐的不可一世的大学毕业生,现在,也徒有嘲笑自己的资格了。
我认真地想着,我莫非不看书吗?不,我是常常也翻开几面书看一看的,但多是随意的,极少有认真学习或钻研的态度。这么多年了,我左思右想,竟然拿不出一本书去应付那个协约。我也是有时间的,然而,我刚才说过了,我太多的时间是忙着去“玩”了。虽然,现在玩的内涵或许早早超越了鲁迅先生生活的年代,只是,读几本书,这样的忠告我以为无论何时该不会过时的。
人生的繁琐和无止的喧嚣,太多的浅鄙应酬和无谓往来,不仅在忙碌地侵蚀着我的青春和生命,也教会了我对待一切事情的不经意。不仅如此,我甚至还学会了用一种貌似真诚的虚假的无为态度打点着生活,装饰着生活,同样也欺瞒着生活。然而,还好,在这样一个平平常常的夜晚,我总算并不太迟地又听到了一个清新、也令我渐觑清静的声音:一年读一本书。
一年的时间读一本书,如果真要这样读的话,我想,要选一本什么书呢?什么书能让我去用一年时间啃嚼她的英华呢?倘是一年啃嚼不完,我又能再为她付出我多少生命的激情呢?——这,该是那位老人留给我自己去解答的问题吧!